人文学院
学院首页|学院概况|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师资队伍|招生就业|党建工作|学生工作|校友工作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人文风采>>正文
天津农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红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2025-03-10 13:36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与红色资源的有机结合,不仅传承和发扬了红色教育资源的精神,还显著提升了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效果。天津农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通过课程融合、实践创新和资源整合,构建了红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程融合:构建红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天津农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开设了红色劳动精神专题讲解项目,系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红色劳动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探访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精神的内涵。

此外,该专业还将红色资源融入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之中。例如,在讲授员工招聘课程时,引用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招募战士的故事,引导大学生思考如何在招聘过程中选拔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的人才;在讲授员工培训课程时,结合延安时期干部培训的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实践创新:拓展红色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天津农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多种形式拓展红色劳动教育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深入探访和感受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参观心得;组织大学生开展天津红色资源探访与宣传活动,让大学生通过探访,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红色劳动故事,加深对劳动精神的理解,同时宣传红色教育神精神,为社会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开展红色劳动精神演讲比赛,鼓励大学生用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红色劳动精神的感悟;还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为红色教育基地提供讲解服务、为社区居民宣传红色文化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劳动精神;同时,积极促进红色劳动教育与其他实践项目融合,如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等活动。

2024年,2021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在人文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对天津11处红色教育资源的文献梳理、文案撰写、实地探访、视频录制以及官方平台发布等一系列活动。该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劳动意识和爱国情怀,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图1、图2、图3是部分实践成果展示:

 

资源整合:构建多元红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通过对外合作、对内协同等方式构建多元红色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各级政府、各大企业以及各个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立和开发红色资源教育基地、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等。同时,学院、系强化沟通协作,共同推进红色劳动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系专业老师主导红色劳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负责课程设计与实施引导和监督,学生部门负责积极配合各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评价优化: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打破单一评价标准,建立了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大学生在红色劳动教育中的综合表现。通过小测验、现场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报告及视频等各种方式综合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大学生、教师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对红色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进行优化调整。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与红色资源协同育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未来,高校应持续探索劳动教育与红色资源协同育人的新内容、新路径、新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图、文:张妍萃)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高校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