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社区服务,3月14日,人文学院学子走进田丽社区,开展“思源农耕文化宣讲+AI防诈科普”主题活动。通过文化讲解、情景互动、讲解演示等多元形式,学生们将传承农耕文化与现代智能科技相结合,为社区老人带来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暖心服务。
深耕文化根脉:让农耕记忆“活”起来
人文学子向居民们展示了木犁、纺车、斗笠等传统农具,并结合天津本土农耕历史,讲述“小站稻”“七里海河蟹”等特色农产背后的文化渊源。“春分竖蛋、秋分祭月,节气不仅是农事指南,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志愿者赵同学手持节气图谱,向社区居民们解释古人如何“靠天吃饭、因地制宜”。学生们还向居民介绍了我校“思源奋进”的校园文化精神,并介绍了我校师生通过各种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故事。学生李豫鹤表示,“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农耕文化,共同守护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校园文化和农耕传统,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在田间劳作的岁月。”75岁的居民李大爷感慨道。

AI赋能守护:为银龄群体筑牢“防诈防火墙”
面对老年人频遭电信诈骗的痛点,学子们引入人工智能软件,打造“沉浸式防诈课堂”。通过模拟诈骗电话AI对话、虚假链接智能识别演示,老人们亲身体验了AI技术如何“一秒识破”骗局。 “只要对着手机说出可疑信息,智能软件就能分析风险,比儿女教我的方法更直观!”68岁的王阿姨在志愿者指导下反复练习操作。学生们还现场表演了天津方言版防诈口诀,让科技关怀更“接地气”。 学生们还在现场指导居民使用智能软件获取所需信息,并现场教授居民们如何使用APP交水费、燃气费、电费等,实现银发生活智慧化。

“没想到大学生们既会讲老传统,又能玩转新技术。”社区负责人李女士表示。人文学院将持续探索“文化传承+科技赋能”的双轨服务模式,在进一步讲好天农故事,传承躬耕精神的同时,以文化传承筑牢根基、用科技赋能引领创新,让青年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绽放光芒,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