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至9月初,人文学院“新兴向农,善作善成”实践团赴第六埠村、古文化街、平津战役纪念馆、田丽社区,开展主题为“乡旅融合,共享农乡资源;以文润心,共筑城乡新貌”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家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访“京津蔬菜第一村”,感受“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探寻古文化街,弘扬“着力赓续的中华文脉”;参观平津战役的历史印记,重温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斗争精神;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津城发展,激励青年朋友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在第六埠村,实践团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之路,与当地村民进行深入交流,听他们讲述近年来农村生活的变化,并走进特色蔬菜大棚,了解当地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情况,增强了大家对农村发展的认识。村民还以去年辛口镇洪涝灾害后农业生产恢复为切入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指导辛口镇的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实践团将依托暑期社会实践,发挥专业优势,深入调研,从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产业振兴等多维度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助力第六埠村在经济与文化双重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古文化街,实践团成员行走在宽宽的街道上,观看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品尝天津麻花、狗不理包子,感受到天津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社会实践,大家更好地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在领略天津文化内涵、感受城市古韵的同时,传承了城市文脉,弘扬了传统文化。在寻访泥人张的过程中,宣讲团成员陈锟动情地说:“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讲好天津故事,展现天津形象,传播天津声音。”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实践团成员瞻仰伟人雕塑,缅怀革命先烈。实践团成员一致认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肩负起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永葆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参观,大家深入地了解了津沽大地这块红色热土上发生的革命故事和涌现出的革命先烈,更加坚定了向英雄学习、继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的信念。

在田丽社区,实践团成员向社区干部、群众宣讲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群众亲切交流的生动场景,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中走来、根植于人民的领袖形象,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同时实践团成员以第六埠村为依托,向社区干部群众介绍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促进社区和第六埠村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回望来时路,开辟新征程。广大青年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嘱托、学思践悟、善作善成,在新的历史舞台上担当起时代责任,担当推动乡村振兴的桥梁和纽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文字:徐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