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节事旅游资源产业化机理与路径研究”,主持人朱伟,天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2020年7月立项。该项目主要对天津市节事旅游资源产业化进行评价研究,找出产业化的机理与路径选择。
2、“乡村振兴战略下天津农民组织化路径选择”,主持人张洪霞,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年立项。该项目以天津市农民组织为研究对象,着重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系统构建天津农民组织化协同发展路径。
3、“嵌入性视角下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研究”,主持人崔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9年立项。该项目分析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经营中的发展瓶颈和制约条件,提出有效实现小农户与新型农业主体有机衔接的路径。
4、“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农业物联网投入和政府补贴研究”,主持人付娜,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年立项,2019年9月结项。该项目将物联网技术创新引入农业产业中,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分析相关的企业决策、合作模式选择和战略选择等问题,促进业产业供应链参与者能够放心地投资、安心地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5、“新生代农民工城镇稳定居留机制研究”,主持人刘洪银,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17年8月立项,2019年8月结项。该项目项目采用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动能生成机理、城市稳定居留机理,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稳定居留梯次治理机制。在国内外比较与借鉴基础上,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创造性就业和稳定居留支持政策。
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主持人李厚本,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年立项。该项目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与之发生利益关系的农户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7、“新生代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研究”,主持人李珲,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该项目聚焦于新生代的工作塑造行为,拟探讨其内涵、影响因素及作用效应,试图挖掘新新生代员工工作塑造行为的过程机理。
8、“核心素养导向下新生代父母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主持人张妍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该课题聚焦于核心素养导向下80后、90后新生代父母家庭教育指导问题,拟探讨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新生代父母家庭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实时监测及干预机制。
9、“高校新入职教师工作塑造行为研究”, 主持人李珲,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该项目主要探讨高校新入职教师工作塑造行为的内涵和结构,剖析新入职教师工作塑造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结果效应,刻画新入职教师工作塑造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挖掘新入职教师工作塑造行为的过程机理和作用效应。
10、“农地权益视阈的新生代农民工渐进性市民化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主持人刘洪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免鉴定结项。该项目主要研究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模式、市民化治理路径,研究构建了DLMS市民化机制,提出“带土进城”的观点。
11、“房地产税、土地利用效率与住宅供给结构:动态影响机制与政策选择”, 主持人吴晓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该项目从房地产税收体系、土地利用和住宅供给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定性角度分析这三者的关系,然后利用微观数据对这三者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优化房地产税收体系的政策选择。
12、“十三五时期天津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主持人张洪霞,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该项目通过调研深入分析了天津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发现其存在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失衡、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培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从加大宣传文化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宣传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服务平台、转变观念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3、“民间传统文化视角下津郊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主持人孙静,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该项目从民间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津郊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探索了民间传统文化视角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方法。